手机版 E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 中山市华侨中学>校园新闻>媒体侨中> 正文内容

媒体侨中

男孩越来越“娘”? 专家:杞人忧天!

中山推行性别平等教育
专家认为性别气质是多样化的 建议悦纳性别气质
 
新学期开始了,中山市华侨中学的高一新生将会接触到一门专题课程:性别平等教育。而且,在心理课上,如何在生涯规划中不受性别的局限、如何应对性骚扰等,老师都会把性别平等的理念灌输给学生。中山华侨中学正是中山市推行性别平等教育的成功示范学校之一。
 
近些天来,对“奶油小生”的讨论受到关注,但是,受过性别平等教育的学生可能不会参与其中,他们会说:这是性别刻板印象作怪。专家认为,担心男孩子“娘娘腔”成为一种趋势是杞人忧天,现实中并未觉得男孩子越来越“娘”。
 
关注:喜欢“小鲜肉”会让男孩女性化?
 
获得中山市名教师称号的冯继有担任中山市教育教学研究室科研部部长,同时还是中山市教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研究性别平等教育已经多年,承接了全国《中小学性别平等教育工作手册》编写工作,国内首部《中小学性别平等教育指南》即是出自其手。
 
对于当前评论一些男性“娘娘腔”的风气,冯继有给予了坚决回击:“这种情况是‘阳刚焦虑症’的又一轮发作。病的根子是性别刻板化印象,后果有可能导致性别偏见和歧视。不仅贬低了女性,还限制了男性的多样性。批评男性‘娘娘腔’将会阻碍男孩的个性化发展。”
 
冯继有举例说,在推行性别平等教育的过程中,有人提出:孩子很喜欢当下的一些“奶油”明星,会不会导致男孩子女性化?冯继有对此专门进行分析:每个人都同时拥有阳刚和阴柔的气质,只是程度不同。“猛张飞当然是‘男性气质’明显高,林黛玉或许是‘女性气质’明显高,但替父从军的花木兰‘男性气质’应该也挺高,心思缜密的诸葛亮‘女性气质’也不会太低,两人都可能属于双向化个体。”冯继有认为,有问题的不是小鲜肉,也不是喜欢小鲜肉的小男孩,而是“担心小男孩喜欢小鲜肉有不利影响”背后的性别观念。“这种性别气质的刻板化印象,对中小学生实现性别认同反而会造成不利的影响。”
 
冯继有表示,个人的性别气质不符合刻板化印象,就可能面临性别认同的困扰和痛苦。男生认同自身的某些“女性气质”,女生认同自身的某些“男性气质”,都有可能出现麻烦。所谓“假小子”“女汉子”或“娘娘腔”,其实就是个体性别认同所遭遇的社会偏见。
 
学校:性别平等教育效果明显
 
中山市华侨中学的王晓芹老师介绍说,这些年来给学生上性别平等教育课,能够看到很明显的变化。“有位班主任说,‘灯泡坏了,哪个男生抽空换一下’,马上就有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您这句话存在性别不平等,女生如果喜欢换灯泡的话,也可以参与。’”
 
王晓芹介绍,华侨中学会对师生、家长进行集中培训,建立性别平等教育骨干教师团队,让每个人正确理解性别平等教育理念与实践意义,开启性别平等意识萌芽。
 
在课程设置上,该校分别从专题课程、融合课程和实践课程三类课程开发性别平等教育课程,探讨性别差异,检视自我潜在的性别角色刻板印象,从而激发个人潜能和适才适性发展。
“暑假作业会布置一些关于性别平等的调查,鼓励学生写成论文参加比赛,比如,清明拜山时,为何女生不能到现场之类的问题,学生会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王晓芹说,华侨中学的性别平等教育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和需求开展不同内容的性别平等教育研究,从性别角色认同到突破性别刻板印象,致力于培养学生成为具有性别个性的现代公民。
 
专家:
 
性别气质是多样化的
 
王晓芹老师在上“悦纳性别气质”的性别平等教育专题课时,让学生使用贝姆性别气质量表进行自测,结果发现,性别气质双向化(即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均得分高)的中学生比例最高,这与国内外相关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冯继有介绍说,当代美国著名的性别心理学家本姆提出了性别气质双向化理论,认为每个人身上都可能既有“男性气质”又有“女性气质”,性别气质绝非两极化的,而是多样化的。
 
冯继有说,实际上,明星的性别气质同样是多样化的。现在小男孩喜欢的男明星有鹿晗,也有胡歌、黄晓明、保剑锋。如今对“小鲜肉”的非议,只是再现了以前对“奶油小生”的嘲讽罢了。
 
冯继有说,学校教育是影响性别认同的重要因素。有性别刻板化印象的教师认为男孩就是淘气些,女孩就是文静些,自然会严厉批评说话小声的男生和爱接茬的女生,而对男生调皮捣蛋和攻击性行为,女生的胆怯依赖和退缩性行为表现出宽容,这都会对良好的性别认同产生消极影响。
 
家长侯小姐告诉记者,今年暑假期间,她先生带着儿子到青海、西藏、四川自驾游,为期一个月。“就是觉得孩子太奶油了,他爸爸希望通过这种方式锻炼一下孩子。”侯小姐说,自己是学了有关性别平等教育的课程后,才知道每个人身上都有男性、女性两种气质,不用非要必须偏重哪种气质,“我家儿子很细心,对弟弟妹妹很关照,对我们很体贴,这挺好的。我们已经不准备非要把他变成所谓的强汉似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