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E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 中山市华侨中学>教育科研>教研论文> 正文内容

教研论文

高中生物新课程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研究

高中生物新课程是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重新建构的生物课程,它注重转变教学与学习方式。《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倡导探究性学习,目的是要改变学生被动、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在课堂中如何真正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开展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要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下面谈谈我在高中生物新课程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实践与体会。

一、  创设融洽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敢探究

融洽的课堂气氛是开展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条件。因为只有在民主、宽松和愉快的课堂气氛里,才会消除学生害怕和失败的心理障碍,学生情绪高涨,思维活跃,这样学生才敢大胆地发表见解、勇于探究。在课堂上,我尊重学生,认真倾听学生的想法,洞察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与学生建立起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和谐的关系,使学生敢于探究。

二、创设科学探究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探究

建构主义理论研究表明:学习是一种建构的过程,学生是知识意义的建构者,因此教师应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以利于学生主动学习。对于中学生来说,能否激发探究兴趣主要依赖于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因此在开展探究性学习中,我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从而产生探究的兴趣,并在不知不觉中把探究性学习融入到学习生物科学之中。

例如,在学习“酶的高效性”时,我创设以下问题情境:在唾液淀粉酶催化淀粉的实验中,有一位同学对唾液稀释了10倍后与用原唾液进行对照实验,发现酶的催化效果基本相同,这表明酶具有什么特性?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其中很多同学认为这很可能是酶的催化作用很强。于是我继续设疑:如果你要证实自己的猜测,该怎样做?学生积极讨论,并设计出“探究酶的高效性”的实验方案。

又如学习“生长素的发现”时,我首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现向日葵等多种植物向光生长的图片,接着设计一系列的问题:朵朵葵花为什么都向着太阳?向光弯曲是发生在植物的幼嫩部分还是成熟部分?你能设计实验来验证植物的向光性吗?……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主动探究。

三、训练科学探究的方法,让学生会探究

生物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科学探究活动通常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和表达、交流等步骤。在生物学教学中教会学生科学探究的方法是很重要的。

例如,在学习“影响酶活性的条件” 时,我先创设情境:唾液的pH值为6.2~7.4,胃液的pH值是0.9~1.5,唾液淀粉酶在口腔中能催化淀粉的水解,但在胃内却不能催化淀粉的水解。接着请学生围绕这情境提出自己想要探究的问题并在小组内交流。很多同学都提出了这样的问题“pH值会影响酶的活性吗?”他们对这个问题作出了假设:“pH值会影响酶的活性”。然后我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该如何设计实验方案,并让学生思考本实验的自变量是什么?因变量是什么?如何设置对照组?将设定哪几个pH值?等问题。请每个小组将设计好的实验方案在全班交流,讨论修改后再进行实验。最后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并在全班交流表达,并听取同学的质询,进行必要的答辩、反思和修改。在此基础上,我鼓励学生可在课外进一步探究不同的pH值,酶的活性差别有多大。

在内容多,课时紧的情况下,课堂上不必对科学探究的每个环节都训练,可以有所侧重地训练某些环节。这样学生亲历了一个个的探究活动,他们在获得科学的经历和体验中,也学会了科学探究的方法。

四、精选内容,让学生有效探究

在高中生物新课程中,并不是所有的学习内容都适合进行探究性学习,事实上也没必要事事都要探究。如果探究性学习运用不好,也可能使课堂讨论变得杂乱无章、离题万里。因此,我精心选择适合的内容,让学生进行有效的探究。如在必修1“分子与细胞”中,我选取了“酶的高效性”、“影响酶活性的条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等内容进行实验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参与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选取了“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酶本质的探索”、“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等内容进行科学史的探究学习,让学生领悟科学家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方法的过程;选取了“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光合作用的过程”、“有丝分裂”等内容,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地进行“思维探究”。

五、给予充足的时间,让学生真正探究

有调查研究显示:许多教师认为探究性学习太花费时间,不愿开展。的确,开展探究性学习需要花较多的时间,我们要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要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交流讨论、要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真正体会探究的过程。然而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及丰富的情感体验。因而在课堂上,我对知识总量加以控制,为探究活动留出更充足的时间。同时我注意安排好课内外探究活动的结合,使学生更好地进行探究。如“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由于实验持续时间很长,我先让学生在课外自己动手设计实验并操作,课堂上让他们分小组汇报实验的设计思路并交流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然后分析实验结果,从而归纳出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及产物。

六、多元化评价,强化学生探究热情

传统对学生的评价一般只以测验、考试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标准。这种评价往往只重结果不看过程,不能真正反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心理、情感和能力等方面的变化和进步,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探究性学习中,我多元化评价学生,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以促使学生真正改变被动的学习方式,强化学生探究热情。在过程性评价中,评价学生在探究活动过程中是否增强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具备了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是否具备了合作的精神及是否养成了科学的态度等。在评价内容上,评价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测试卷、撰写的探究报告、实验设计方案等。在探究学习过程中,我经常用赏识教育的观点评价学生,多用激励性评价以激发和强化学生的探究热情。

 

 

(本文获200511月广东省普通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论文评比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