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行走了26年——多名参加过历届万人行的市民和港澳乡亲讲述心路历程
又是一年慈善万人行,又是一年春暖花开时,他们走在慈善万人行的路上,从黑发人走到了白发人,他们还要继续走下去,像一棵树守护着根,他们有着共同而特殊的名字——慈善万人行26年的行走者。
甘建波是市文广新局的一名普通职员,回忆起慈善万人行的由来,作为亲历者的他说,1988年的那个春节,为了繁荣春节市民文化生活,文化部门组成了文艺小分队深入到孤寡老人贫困户家庭,“我们的生活好了,却发现还有不少孤寡老人生活艰难,贫困的人们依然存在,当时也希望能够帮他们,但是还没想到一个很好的方式。”处于改革开放前沿的中山由于毗邻港澳,香港电视成为开阔中山人视野的一个重要途径。从1971年起,香港每年举行“公益金万人行”,广受香港市民的欢迎,香港媒体进行了大量报道,这些信息随之进入中山人的视野。“香港能做,我们也能做啊,当时文广新局群文科的几个人商量了一下形成一份报告向市政府提交。”没想到报告得到了市委领导们的一致同意,他们带头捐款,而文化部门又组织了中山的民间艺术团队,于是就有了1988年的那次“娱乐升平贺龙年,万人敬老中心坚”的万人行。
而这一走就是26年,一直参与报道的中山市广播电台记者郭莎回忆说,太久时间太长的经历已经记不清楚那么多感人的细节,但是1989年那场万人行瓢泼的大雨却让她记忆最为深刻。
而这一年,同样给行走了26年慈善万人行的中山市人民医院工会副主席萧宝容留下深刻的印象。“下着大雨,脚上穿着平时不常穿的高跟鞋,走了很久的路,第二天脚还依旧疼痛。”但她坦言,那一年“气氛最好。”
在26年坚持参与慈善万人行的代表中,你会经常听到这样几个词“开心”、“约定”、“使命”、“坚守”。
就像一颗树守护着根,正是千千万万人的守护,慈善万人行才能走到今天,那一双双大手与小手里挥舞着的小旗,依然清晰而坚定地写着信念、爱心和希望,在岁月的长河里,汇成下一年的约定:明年,再见!
昨天,分别来自香港和澳门的中山乡亲黄颂武和林树棠,是第26年参加中山慈善万人行。他们告诉记者,虽然这26年里来自两地的乡亲名单有变化,但是不变的是港澳乡亲对中山的乡情。
黄颂武出生于1935年,祖籍西区,现在是香港中山社团联合会副主席、香港香山会所荣誉徽章,他还是中山海外交流协会顾问,中山市华侨中学常务校董,2011年获颁中山市逸仙奖特别贡献奖。从1988年起,他就出钱出力参加万人行。
林树棠出生于1949年,祖籍中山市石岐区张溪村,26年来,林树棠也是每一年都会回来参加慈善万人行。
“可以说,26年来,许多事情在变,但是我们的乡音不改乡情也始终没有变。”黄颂武和林树棠异口同声地说。
来源:中山日报 2013-02-25 第 6651 期 A3版 发布日期:2013年2月25日
- 上一篇:感动着你我 温暖着社会——我校退休教师胡汉伟荣获2012感动中山年度人物[ 01-26 ]
- 下一篇:我校教师、市政协委员王世勋谈十件民生实事[ 02-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