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教师、市政协委员王世勋谈十件民生实事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3年02月28日
点击数:
次
机关、企事业单位体育场地逐步向社会开放列为2013年十件民生实事之一,政协委员建议 |
政府应出台规定且大力推进 |
|
||||||
一到节假日,学校、机关单位的体育场所大门紧闭,普通市民却找不到地方锻炼。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完善群众文体设施,加大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免费开放或优惠开放的力度,机关、企事业单位体育场地逐步向社会开放列为2013年十件民生实事之一。 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本身是一件体育惠民举措,不过记者调查时却发现,部分已经在试行对外开放体育设施的学校遇到安全、管理、设备维护等种种问题。 有学校体育设施开放的先例,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体育场地开放后该如何管理?本报今年“两会”会客室第二期,邀请到三位嘉宾,谈机关单位体育设施对外开放的话题。 ■现状 多数机关、企事业单位体育设施仅内部使用 《 中山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1——2015年)》已实施两年,其中学校、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工作在逐步推进。据市体育局局长曹周桥介绍,全市240余所中小学,已有120余所学校不同程度地向社会开放了体育场地。那么,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开放情况如何? 昨天,记者走访城区部分机关、企事业单位发现,我市仅有少数机关及企事业单位的公共体育场地和设施向社会开放,大部分公共体育场所仅面向内部工作人员。 昨日上午10点许,记者来到博爱五路的市第一人民法院,靠近法院停车场附近有一个露天篮球场,设施完好,可自由出入。据院内保安介绍,篮球场对外开放,但仅限于白天。类似情况还有博爱六路的市委党校,据服务总台工作人员介绍,党校院内的2个露天篮球场全天向社会开放,晚上开灯的话需另外收费。但室内篮球场和羽毛球场仅对内开放。 市公安局仅有的一个篮球场设在大院左前侧,篮球场四周停满了车。据安保人员介绍,院内的篮球场不对社会开放,仅面向内部人员,或者是跟随内部人员一起才能使用。得到同样回复的还有市公安交警支队,据工作人员称,院内的篮球场不对外开放,平日上班时间也不能打。当记者问是否听说过我市发布的健身实施计划时,他们均表示不了解。 ■讨论 开放前最好先出台相关规定 主持人:我市市属体育场馆免费开放力度逐年增加,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也在逐步推进。作为机关、企事业单位,是否也应该将体育设施向公众开放? 曹周桥:中山2011年就已经做好了计划:2011年开始,每周日免费开放;去年加大力度,每周免费开放2天;今年政府继续将体育惠民作为民生实事推进,我们也准备加大力度,从今年5月1日起改为市属体育场馆每周免费向市民开放3天。 事实上,中山一半以上的中小学校已经不同程度开放。我想机关、事业单位可以在保证正常办公秩序的前提下进行。 罗嘉浩:我们的篮球场一直是免费对外开放的,不管是平时还是周末,都有很多人来打球。而且法院也没有加建围墙。有时早上、晚上还能看到附近的居民在法院周围散步,这都挺好的。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本身就应亲民。 王世勋:我赞成开放,但更倾向于政府建体育公园,做好社区基础体育设施。 场地开放步子不能迈太大 主持人:本报记者曾对已试点对外开放体育设施的学校进行调查,发现学校纷纷反映管理成难题。比如校园安全、入校人员的管理等。若机关、企事业单位也将其开放,会不会有类似的问题? 曹周桥:就目前全市已对外开放体育设施的学校来说,安全问题的确是学校说得最多的。因此,出于学校的特殊环境要求,我们推出体育设施对外开放时,都是鼓励有条件的学校逐步开放,或者部分开放。 机关、企事业单位体育设施如果要对公众开放也是如此,需逐步推进,保证各单位、各部门正常上班秩序不被打扰。 王世勋:但开放问题相当复杂。如监管问题、设备损耗、进入人群的管理、开放时间等。今年市侨中也被选为试点学校。作为市民,我赞成开放,但是作为体育教师,还是有些担忧。比如社会人员进入学校后,学生安全如何保障,社会人员在校内发生安全事故,责任由谁承担等问题,要先预想好各种情况,排除隐患再实行。 开放要先立规后实行 主持人:就部分学校管理的经验,有的采取分时段开放,有些部分开放。若机关、企事业单位也实行,应该如何管理? 曹周桥:体育惠民措施未来推进的方向是:政府投资的公共体育场所,必须向市民开放;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场馆开放为辅助;鼓励个体经营者免费向市民开放作为补充,来补充市民健身需求与体育设施不足的矛盾。 作为下一步可能对外开放体育设施的机关单位,可以先根据自身条件,选择适合的开放形式。如允许机关、事业单位家属在节假日使用体育设施;有条件的机关、事业单位向周边居民发放健身卡等形式。 王世勋:关键是工作要做细,要把可能存在的问题、对策拿出来后,再去推比较合适。比如说校园,有时学校有学生搞社团活动或其他活动,这时社会人士进来,出了危险谁来负责? 所有部门都完全打开大门,还要花更多精力、人力去管理。如果政府没有补贴,那不就是增加机关、企事业单位负担吗?政府政策要前置,先立法、再实行。 具体管理要细致,如给申请人员发卡,预约使用。这样对于管理者来说,相对容易一些。 |
||||||
来源:中山商报 作者: 字数:2097
- 上一篇:他们行走了26年——多名参加过历届万人行的市民和港澳乡亲讲述心路历程[ 02-25 ]
- 下一篇:“学生时代对人生要有规划”——市侨中校友、耶鲁大学博士生尹若楠谈成长心得[ 02-28 ]